第三方公共衛生檢測指公共場所的發證監測、復證監測和經常性衛生監測。發證監測和復證監測是指對公共場所經營單位的衛生狀況進行監測,評價其衛生狀況,確定是否發放衛生許可證。經常性衛生監測是指公共場所經營單位在取得為生許可證之日起,至下次復核為生許可證之間的一段時間內所進行的衛生監測,監測衛生狀況達標情況,促使衛生狀況鞏固提高。第三方公共衛生檢測指標(biao)有(you)CO、CO2、氨、甲醛、照度、新風(feng)量、噪聲、溫度、濕度、風(feng)速、臭氧、細菌(jun)總(zong)數、大(da)腸菌(jun)群、可吸入顆粒物、總(zong)揮發性有(you)機物(TVOC)等(deng)。
室內空氣 一定時間和一定區域內,空氣中所含有的各項檢測物達到一個恒定不變的檢測值。是用來指示環境健康和適宜居住的重要指標。第三方公共衛生檢測項目:甲醛、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溫度、相對濕度、空氣流速、新風量、氡、菌落總數、可吸入顆粒物(PM10)、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第三方公共衛生檢測方法(fa):GB/T 18883-2002 《室內(nei)空氣(qi)質量標準(zhun)》GB/T 18204.1-2013《公共場所(suo)衛(wei)生檢(jian)驗方法(fa) 第1部分:物理(li)因(yin)素》GB/T 18204.2-2014《公共場所(suo)衛(wei)生檢(jian)驗方法(fa) 第2部分:化學污染(ran)物》
第三方公共衛生檢測是指人群經常聚集、供公眾使用或服務于人民大眾的活動場所,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反應一個國家、民族物質條件和精神文明的窗口。根據國務院1987年4月1日發布的《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能依法進行衛生監督的第三方公共衛生檢測。它們(men)有共同(tong)的衛生學(xue)特點:人口相(xiang)對集中,相(xiang)互接觸(chu)頻繁,流動(dong)性(xing)大;設(she)備(bei)物品(pin)供公(gong)眾重復(fu)使用,易(yi)污染(ran);健康(kang)與非健康(kang)個(ge)體混雜,易(yi)造(zao)成疾病(bing)特別是傳染(ran)病(bing)的傳播;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qi)、流動(dong)性(xing)大。
第三方公共衛生檢測項目:根據《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方案》(另發),普查的污染物要點為對污染防治具有普遍意義的污染物:廢水:廢水流量、pH、化學需氧量、氨氮、石油類、揮發酚、汞、鎘、鉛、砷、總鉻(或六價鉻)、氰化物、總磷;廢氣:廢氣流量、煙塵、粉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對各類污染源,上述污染物在其對應的國家行業排放標準中有規定的,或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中相應的控制項目指明規定了工藝過程和行業的,進行第三方公共衛生檢測;未明確規定的(de),根據污染(ran)源特(te)點和排(pai)污情況從上述項(xiang)目中確定需監測(ce)的(de)污染(ran)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