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修訂的《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中明確規定:公共場所經營者應當按照衛生標準、規范的要求對公共場所的空氣、微小氣候(濕度、溫度、風速)、水質、采光、照明、噪聲、顧客用具和衛生設施等進行專業公共場所檢測,檢測每年不得少于一次;專業公共場所檢測檢(jian)測(ce)結果不符合衛(wei)生標準、規范要求的(de)(de)(de)應當及(ji)時(shi)整(zheng)改,并且應該按照相(xiang)關規定在(zai)醒目位置如(ru)實公(gong)示檢(jian)測(ce)結果。消費者可(ke)通過查(cha)看(kan)衛(wei)生許可(ke)證、公(gong)共場所(suo)衛(wei)生信譽(yu)度等級、衛(wei)生檢(jian)測(ce)報告等了解公(gong)共場所(suo)的(de)(de)(de)衛(wei)生狀況。公(gong)共場所(suo)經營者不具備檢(jian)測(ce)能力的(de)(de)(de),可(ke)以委托檢(jian)測(ce)。
室內空氣 一定時間和一定區域內,空氣中所含有的各項檢測物達到一個恒定不變的檢測值。是用來指示環境健康和適宜居住的重要指標。專業公共場所檢測項目:甲醛、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溫度、相對濕度、空氣流速、新風量、氡、菌落總數、可吸入顆粒物(PM10)、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專業公共場所檢測方法:GB/T 18883-2002 《室內(nei)空氣質量標準(zhun)》GB/T 18204.1-2013《公(gong)共場(chang)所衛(wei)生(sheng)檢(jian)(jian)驗方法 第1部分:物理因(yin)素》GB/T 18204.2-2014《公(gong)共場(chang)所衛(wei)生(sheng)檢(jian)(jian)驗方法 第2部分:化學污染物》
根據國務院1987年4月1日發布的《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能依法進行衛生監督的專業公共場所檢測共7類28種:1、住宿與交際場所(8種):賓館、飯館、旅館、招待所、車馬店、咖啡館、酒吧、茶座。2、洗浴與美容場所(3種):公共浴室、理發館、美容院。3、文化娛樂場所(5種):影劇院、錄像廳(室)、游藝廳(室)、舞廳、音樂廳。4、體育與游樂場所(3種):體育場(館)、游泳場(館)、公園等其他專業公共場所檢測項目
專業公共場所檢測項目分為:消毒劑、消毒器械、一次性衛生用品、一次性醫療用品等檢測項目。消毒劑用于殺滅傳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達到無害化要求,將病原微生物消滅于人體之外,切斷傳染病的傳播途徑,達到控制傳染病的目的。消毒劑按照其作用的水平可分為滅菌劑、消毒劑、中效消毒劑、低效消毒劑。專業公共場所檢測檢(jian)測項目:感官性狀、pH值、有效(xiao)成分含量、穩定性試驗(yan)、金屬(shu)腐蝕性、現場試驗(yan)、殺滅試驗(yan)等(deng)。檢(jian)測依據:WS/T 648-2019《空氣消毒(du)機通(tong)用(yong)衛(wei)(wei)生要求》GB 17988-2008《食具(ju)消毒(du)柜安全和衛(wei)(wei)生要求》